1 Auracast Dongle音箱的声学架构设计
Auracast Dongle音箱是一种融合了蓝牙LE Audio最新Auracast广播技术的高品质音频设备,能够在公共场所或个人使用中实现一对多的音频共享体验。从声学工程角度出发,其结构设计需要兼顾音频性能、无线传输稳定性以及使用便捷性三大核心要素。传统蓝牙音箱受限于一对一连接模式,无法满足多用户无缝共享音频的需求,而Auracast技术的突破性优势使得一个音频发射源可以同时向无数个接收设备广播音频,这在公共场所静音电视、团体导览、多人会议等场景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在设计Auracast Dongle音箱时,声学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最终的声音表现。优秀的声学设计需要在有限的体积内优化以下几个核心组件:扬声器单元、箱体结构、材料选择以及电子声学调校,确保在支持Auracast功能的同时不牺牲音频质量。
1.1 扬声器单元设计与配置
扬声器单元是音箱的“喉舌”,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音频重放的质量。针对Auracast Dongle音箱便携性与音质兼顾的特点,扬声器系统应当采用多单元分工协作的方案:
中低频单元:采用直径40-60mm的玻璃纤维锥盆扬声器,这种材料具有高刚度-重量比的特性,能有效抑制分割振动,减少音染。如AURA Indigo系列扬声器使用的玻璃纤维锥盆,其轻质高刚性特性确保了声音的真实重现。振膜边缘应采用高顺性橡胶边,保障大振幅时的线性位移,确保低频下潜可达70-80Hz。音圈部分选用25mm直径的Kapton基架高温音圈,配合足够强度的磁路系统(磁通密度不低于0.8T),保证在长时间大功率工作时不会因发热导致功率压缩。
高频单元:使用10mm丝膜球顶高音单元,配合钕铁硼(N38SH级)磁路系统。丝膜软球顶高音能提供细腻自然的高频响应,延伸至25kHz,金属化振膜表面可进行特殊涂层处理,优化高频扩散特性,减少金属感尖锐声。高音单元前可加载精密设计的浅碟形导波器,如Estelon AURA音箱中的设计,能优化声波扩散角度,使高频在空间分布更均匀。
被动辐射器:考虑到音箱的小型化需求,在主体扬声器对侧配置一个与主扬声器同等尺寸的无源辐射器,而非传统的倒相管结构。这种设计能在小体积内增强低频效率,避免倒相管的气流噪声,同时保持箱体的完全密封性,防止灰尘侵入。被动辐射器的调谐频率应略低于主扬声器的共振频率,通常在60-65Hz范围内,这样能在音箱最小体积内获得最佳低频延伸。
这样的单元组合确保了Auracast Dongle音箱在全频段(80Hz-20kHz)的声压级能达到85dB以上(在1m距离,1W输入功率下),总谐波失真在全频带工作范围内控制在1%以下,满足高保真音频重放的基本要求。
1.2 箱体结构与材料声学优化
箱体不仅仅是容纳扬声器单元的容器,更是声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的箱体设计会引入共振染色、声短路和驻波干扰等问题,严重劣化音质。
箱体几何结构:Auracast Dongle音箱应采用非平行壁结构,避免箱体内形成强烈的驻波。理想的设计是借鉴Estelon AURA的流线型设计,完全消除平行面,大幅减少箱体内声波的反射与共振。箱体内部应设置合理的加强筋结构,将箱体共振频率提升至500Hz以上,远高于扬声器的工作频段,减少箱体共振对音质的影响。
材料选择:箱体主体可采用高密度竹木复合板,这种材料密度高达1.49g/cm³,比普通木材(0.4-0.7g/cm³)高出许多,能有效抑制箱体共振。竹材的声学特性兼具木质箱体的温润和金属箱体的清爽扎实,同时环保且美观。内壁应涂覆特殊阻尼胶层,进一步抑制箱体振动。
声学阻尼处理:箱体内部需填充适量吸声材料,如15mm厚度的超细玻璃棉,均匀分布在箱体后壁与侧壁,吸收箱内中高频反射声,防止这些反射声通过锥体反向辐射到箱外,干扰直接音。但需注意吸声材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低频过阻尼,使声音干瘪无力。
密闭式设计:选择密闭式箱体结构而非倒相式,虽然低频效率较低,但瞬态特性更好,低频准确清晰,没有倒相式箱体在谐振频率以下急剧衰减导致的“轰轰”声。配合适当的DSP低频均衡补偿,可以在小体积下获得足够的低频响应。
表:Auracast Dongle音箱箱体声学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 目标值 | 声学意义 |
箱体净容积 | 0.8-1.2L | 提供足够的空气顺性,支撑低频响应 |
箱体共振频率 | >500Hz | 避免与扬声器工作频段重叠,减少音染 |
内部阻尼材料 | 超细玻璃棉,厚度15mm | 吸收箱内反射声,减少驻波 |
密封性能 | >5psi泄漏压力 | 防止声短路,确保低频性能 |
1.3 声学调校与电子补偿
现代音箱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声学机械结构,而是声学-电子一体化系统。Auracast Dongle音箱需集成DSP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电子手段补偿声学系统的不足。
频率响应校正:通过高精度麦克风测量音箱在标准环境下的频率响应,针对特定频段的峰谷设计FIR滤波器,使整体频率响应平坦化。特别是在2-5kHz人耳最敏感的区域,确保响应曲线平滑过渡,避免尖锐峰谷造成听觉疲劳。
等响度控制:根据等响曲线特性,人耳在小音量时对低频和高频的敏感度降低。Auracast Dongle音箱应集成自动等响度补偿电路,根据音量设置动态调整低频和高频分量,确保在任何收听音量下都能保持自然的音色平衡。
边界效应补偿:借鉴ifi Aurora音箱的超声波传感器技术,在音箱内部集成超声波测距模块,检测音箱与墙面、桌面的距离。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整低频均衡,补偿边界效应引起的低频提升或凹陷,确保在不同放置环境下都能获得一致的音质。
多音箱同步:利用Auracast的广播特性,多个Auracast Dongle音箱可以同步播放同一音频源。为此需要精确校准各音箱之间的播放延迟,确保在大型空间中使用多个音箱时不会因到达时间差异导致 comb filtering 效应(频率响应的峰谷波动)。
通过这种声学-电子一体化设计,Auracast Dongle音箱能够在紧凑的体积内实现超出物理尺寸限制的音频性能,频率响应范围达到70Hz-20kHz(±3dB),最大声压级超过95dB,足以满足大多数室内和个人聆听需求。
2 Auracast功能的硬件与软件实现
Auracast Dongle音箱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能够接收并解码Auracast广播音频,这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精心设计的硬件平台和软件架构。蓝牙LE Audio的Auracast功能建立在广播同步流(Broadcast Isochronous Streams)基础上,允许发射器向范围内的无限数量接收器广播音频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硬件和软件的紧密协同。
2.1 核心硬件配置
Auracast Dongle音箱的硬件系统需要平衡处理性能、功耗效率和成本控制三大要素,以下是关键硬件组件的要求:
主控芯片:采用 Nordic Semiconductor nRF5340 这类高性能多协议SoC,这是目前支持Auracast广播的成熟方案之一。nRF5340 集成了两个Arm Cortex-M33处理器,包括一个高性能应用处理器(1MB Flash,512KB RAM)和一个超低功耗网络处理器(256KB Flash,64KB RAM)。这种双核架构能有效隔离实时音频任务和常规操作,确保低延迟音频流的稳定处理。高性能核心负责音频解码和后期处理,网络处理器专门处理蓝牙协议栈和射频控制,分工明确保障系统效率。
射频前端:配合nRF21540 RF前端模块(FEM),增强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nRF21540提供+20dBm的可调输出功率,比普通蓝牙模块的+10dBm高出10dB,这意味着更远的接收距离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在公共场所环境中,射频性能直接决定了音频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大的射频前端是保障用户体验的关键。
音频编解码硬件:支持LC3(低复杂度通信编解码器)硬件加速,这是LE Audio的核心编解码器。LC3相比经典蓝牙的SBC编解码器,在同等比特率下提供更高质量,或在较低比特率下提供同等质量,极大增强了音频传输的灵活性和效率。同时,应保留对传统编解码器如SBC、AAC、aptX的兼容,确保设备向后兼容性。
高品质DAC与放大电路:采用ESS SABRE系列DAC芯片,支持32bit/192kHz高分辨率音频解码。模拟放大部分采用胆石混合结构,结合晶体管的大动态和电子管的温暖音色,使用6N3P电子管提供清甜通透的中高频表现。功率放大部分应提供每通道15W以上的纯净功率,确保驱动扬声器时有足够的动态余量。
电源管理系统:内置1400mAh以上的锂聚合物电池,配合蓝牙LE Audio的低功耗特性,实现超过20小时的连续播放续航。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应支持智能功耗调节,根据音频内容动态调整供电策略,在TX模式(作为广播源)和RX模式(作为接收器)下智能分配电源资源。
这样的硬件配置使得Auracast Dongle音箱不仅能作为高质量的音频接收设备,在需要时还可以转换为广播发射器,灵活适应不同使用场景。
2.2 软件架构与音频处理
软件系统是Auracast功能实现的灵魂,需要构建一个兼顾功能完整性、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的软件栈:
协议栈实现:在nRF5340上运行完整的蓝牙5.3及以上协议栈,支持LE Audio的全部特性,包括异步通信链路(ACL)、周期性广播同步流(BIS)和广播同步组(BIG)等。协议栈需要优化广播包的识别与过滤机制,确保在密集蓝牙环境中快速识别并连接目标音频广播源。
Auracast服务发现:实现直观的Auracast广播服务发现机制,通过蓝牙签名广播(SCA)向用户显示可用的音频流信息,如“大堂电视音频”、“导览频道1”等易于识别的名称,而非技术性ID。用户界面应简洁明了,一键连接目标音频源,极大降低使用门槛。
低延迟同步:实现<40ms的端到端音频延迟,这对视频同步和实时助听应用至关重要。软件层需精确控制音频处理的每个环节,从射频接收到数据解码,再到数模转换和扬声器驱动,确保各环节延迟可控且稳定。多设备同步播放时,采用参考时钟校准机制,使多个音箱的播放差异控制在人类感知不到的微秒级别。
音频后处理算法:集成先进的音频处理算法,包括:自适应均衡器根据内容类型自动优化频响曲线;噪声抑制算法消除广播中的环境噪声干扰;TrueBass技术增强小体积音箱的低频表现,通过谐波合成和动态均衡提升低频感知。
多连接管理:支持“连接记忆”功能,设备能记住常用Auracast广播源,在进入覆盖范围时自动连接,提升使用便捷性。同时支持快速切换 between 多个广播源,满足用户在复杂环境中的使用需求。
表:Auracast Dongle音箱软件架构层次
软件层次 | 功能模块 | 关键技术 |
应用层 | 用户界面、服务发现 | 直观的广播源列表、一键连接 |
服务层 | 音频处理、设备管理 | LC3解码、DSP效果、多设备同步 |
协议栈层 | GAP、GATT、ISOAL | 广播扫描、连接管理、流同步 |
驱动层 | 射频控制、电源管理 | 低功耗策略、射频参数优化 |
2.3 抗干扰与同步策略
在公共场所实现稳定的音频广播挑战极大,主要来自无线环境干扰和多设备同步两个方面:
自适应跳频技术:在拥挤的2.4GHz频段,蓝牙使用自适应跳频(AFH)避免干扰,但传统蓝牙的跳频机制对广播音频不够优化。Auracast Dongle音箱应实现增强型跳频算法,持续监测信道质量,动态选择最优信道序列,避开Wi-Fi等其他设备造成的干扰区域。
前向纠错与重传:针对音频广播的不同断性要求,采用强健的前向纠错(FEC)机制,在数据包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纠正一定程度的传输错误,避免音频中断。对于关键控制信息,采用自动重传(ARQ)机制,确保指令可靠送达。
多设备时钟同步:通过蓝牙的时钟同步功能,使多个接收设备共享相同的时间基准,音频播放严格遵循此时钟基准,确保不同设备间的同步差异小于5微秒,远低于人类听觉可感知的阈值(约100微秒)。这种精密同步对于大型场所的均匀声场覆盖至关重要。
动态缓冲管理:根据无线信道质量动态调整抖动缓冲区大小,在保证低延迟的同时避免因数据包到达时间波动导致的播放中断。智能预判网络状况,在检测到信号强度下降时适度增加缓冲深度,预防可能的连接波动。
通过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协同设计,Auracast Dongle音箱能够在复杂的实际使用环境中提供稳定、连续、高品质的音频体验,充分发挥Auracast技术的优势。
3 产品落地与生产方案
将Auracast Dongle音箱从概念转化为实际产品,需要系统性的工程验证、生产规划和市场定位。基于现有的Auracast技术生态系统和成熟的音频制造产业链,我们可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案,确保产品在技术领先的同时具备商业可行性。
3.1 产品验证与测试标准
在产品量产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测试,确保声学性能和Auracast功能的可靠性。测试标准应远高于常规音频产品,因为Auracast Dongle音箱将在更为复杂多样的环境中使用。
声学性能测试:在标准消声室内测量音箱的客观声学参数,包括频率响应曲线、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灵敏度、指向性特性等。频率响应目标应控制在70Hz-20kHz(±3dB)范围内,这是高保真音箱的基本要求。总谐波失真(THD)在额定功率内应低于1%,特别是在人耳敏感的1kHz区域,必须控制在0.5%以下。指向性测试确保水平方向±45度内频率响应变化不超过±3dB,保证离轴聆听时的音质一致性。
无线性能测试:在屏蔽室和实际使用环境中全面测试无线性能。射频传导测试包括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频偏精度等参数;辐射性能测试通过微波暗室测量OTA(Over-the-Air)性能,包括TRP(总辐射功率)和TIS(总全向灵敏度)。实际环境测试需在典型的密集射频场景(如机场、商场)进行,验证在多Wi-Fi网络、多蓝牙设备共存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
兼容性测试:建立完善的兼容性测试矩阵,涵盖市场主流的Auracast发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各品牌旗舰机型)、电视、公共广播系统等。同时测试与不同品牌助听器(如GN ReSound、Sennheiser)的兼容性,确保在助听场景下的可靠性。兼容性测试还应包括与经典蓝牙设备的向后兼容,确保用户现有设备的正常使用。
可靠性与耐久性测试:进行严格的环境适应性测试,包括温度循环(-10℃至50℃)、湿热循环(40℃,90%RH)、机械冲击(1米跌落)、振动模拟运输环境、盐雾腐蚀等加速老化测试。按键、接口等机械部件需通过至少10,000次重复操作测试,确保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
电池安全测试:针对锂聚合物电池进行全方位安全测试,包括过充/过放保护、短路保护、温升测试、挤压针刺等极端情况测试。电池循环寿命应保证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满足日常使用3年以上的寿命要求。
通过这些严格的测试流程,可以确保每一台Auracast Dongle音箱都符合设计标准,在各类使用环境下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表现。
3.2 生产流程与质量控制
大规模生产Auracast Dongle音箱需要建立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同时关键声学组件仍需保留一定比例的手工精校,确保音质一致性。
PCB组装与测试:采用SMT全自动贴片生产线,确保主控芯片、射频前端和音频Codec等精密元件的高精度贴装。每块PCB板在生产线上需进行在线测试(ICT),验证电路连通性和基本功能;之后进行飞针测试,检查短路、开路等制造缺陷。焊接完成后,使用自动光学检测(AOI)检查焊点质量,特别是BGA封装的隐藏焊点。
扬声器单元配对:扬声器单元的生产需严格执行一致性配对工艺,左右声道的扬声器频率响应差异需控制在±1dB以内。这需要通过自动化测试系统,对每个生产批次的扬声器进行全频段扫描,通过计算机辅助配对,确保立体声像的准确定位。配对后的单元应标记唯一编号,确保在后续组装中成对使用。
箱体成型与处理:竹木复合箱体采用精密CNC加工,确保每个箱体的内部容积一致(误差±3%),这是保证低频响应一致性的关键。内壁阻尼层采用机器人自动喷涂,控制厚度均匀性。箱体组装环节使用定扭矩螺丝刀,确保各连接点受力均匀,避免箱体应力影响振动特性。
整机组装与老化:整机组装线应设计为防静电环境,配备自动化测试工装。组装完成的音箱需接入测试系统,进行初声检测,验证基本功能。之后进入高温老化房,进行至少4小时的带载老化,模拟实际使用状态,提前发现早期失效产品。老化完成后进行最终声学测试,与标准曲线比对,合格产品方可包装出厂。
数据追溯系统:建立全流程数据追溯系统,为每个产品赋予唯一ID,记录从元件供应商到最终测试的全流程数据。这不仅能快速定位生产问题,还能为用户提供产品生命周期的完整数据档案,为售后服务提供依据。
表:Auracast Dongle音箱生产测试关键节点
测试环节 | 测试内容 | 合格标准 |
来料检验 | 关键元件性能验证 | 符合设计规格书 |
PCB在线测试 | 电路连通性、基本功能 | 无开路短路,功能正常 |
单元配对测试 | 频率响应一致性 | ±1dB以内 |
整机初声检测 | 基本发声功能 | 无杂音、破音 |
最终声学测试 | 全频段频率响应 | 70Hz-20kHz(±3dB) |
3.3 市场定位与推广策略
Auracast Dongle音箱的市场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优势,还需要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推广策略。产品应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打造差异化价值主张。
核心目标市场:首要目标市场是公共场所音频辅助领域,包括机场、健身房、候机室、运动酒吧等有静音电视的场所。与商用显示设备制造商合作,将Auracast Dongle音箱作为音频配套解决方案,用户可通过自己的耳机或这款专用音箱收听电视音频,避免环境噪音干扰。这一市场对设备兼容性和连接简便性要求最高,是展示Auracast技术优势的理想场景。
个人用户市场:针对追求高品质共享音频的个人用户,突出产品的音质和便捷性。打造“个人音频热点”概念,用户可将Auracast Dongle音箱连接到传统音频设备(如电视、电脑),将其升级为Auracast广播源,然后使用自己的蓝牙耳机或多台Auracast音箱在不同房间同步收听。这种应用场景特别适合家庭聚会、小型派对等场景。
助听与无障碍市场:与助听器制造商(GN ReSound、Sonova等)合作,将产品纳入听力辅助解决方案。在剧院、会议中心、演讲厅等场所,为听障人群提供清晰、稳定的定向音频传输。这一市场虽小众但需求刚性,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示范效应。
推广与渠道建设:前期通过行业展会和专业技术媒体建立行业影响力,如参加CES等国际消费电子展,展示技术优势。与公共场所设施管理商合作,开展“试用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Auracast技术的便利。销售渠道采用“B2B2C”模式,先通过企业用户进入公共场所,再带动个人用户的购买。
开发者生态培育:提供开放的SDK和开发文档,鼓励音频开发者和厂商基于产品API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应用场景。举办开发者大赛,挖掘创新应用案例,丰富产品生态系统。与泰凌微电子等芯片供应商合作,为有意进军Auracast领域的厂商提供参考设计,加速行业整体发展。
通过这种多层次、多渠道的市场策略,Auracast Dongle音箱可以快速建立市场认知度,在Auracast生态系统中占据有利位置,为后续产品迭代和市场扩展奠定基础。
4 商业模式与市场推广策略
Auracast Dongle音箱作为基于新兴技术的产品,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支持广泛生态系统的市场推广策略才能获得商业成功。其核心技术Auracast广播音频正在从技术验证向场景落地加速推进,合理的商业策略对于产品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
4.1 目标市场分析与细分
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Auracast Dongle音箱的市场可以分为三大核心领域,每个领域都有独特的需求特点和价值主张:
消费电子市场:这是规模最大且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主要包括个人音频用户和智能家居用户。在这市场中,产品需要突出音质优势和技术独特性。针对个人用户,强调Auracast Dongle音箱作为“音频共享中心”的定位,允许用户将传统音频设备轻松升级为支持多设备连接的现代系统。针对智能家居场景,突出产品与家庭中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能力,特别是作为家庭音频分发枢纽的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同房间同步播放相同音频,或在不同区域播放不同内容。在这一市场,可以采用“设备+订阅服务”的商业模式,基础功能通过硬件一次性提供,而高级音频处理、多房间同步管理等功能通过订阅服务持续收费。
商业与公共空间市场:包括酒店、健身房、机场、会议中心等公共场所,这些场景对设备的稳定性、兼容性和管理便捷性要求极高。对于商业用户,产品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顾客体验和降低运营成本两方面。例如,在健身房中,Auracast Dongle音箱可以替代传统有线音频系统,让健身者通过自己的耳机收听电视音频,同时不影响他人;在会议中心,可以提供多语言频道的同步翻译。这一市场适合采用“B2B设备销售+年度维护服务”的模式,为商业用户提供批量折扣,同时通过维护服务和云管理平台创造持续收入。
助听与无障碍市场:这是社会价值高且用户粘性强的专业市场,包括听障人士、老年人群以及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公共机构。在此领域,产品需要强调连接的稳定性和使用的简便性。与助听器制造商合作,将Auracast Dongle音箱作为其听力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在剧院、博物馆、礼拜场所等环境提供清晰的音频增强。这一市场可采用“机构采购+政府补贴”的模式,通过与公共机构合作,将产品纳入无障碍设施建设清单,同时争取政府对于无障碍技术的补贴支持,降低最终用户的使用门槛。
4.2 差异化竞争策略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Auracast Dongle音箱需要通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建立品牌定位和用户心智:
技术领先性:作为首批全面支持Auracast广播音频的音箱产品,突出其技术前瞻性。在产品宣传中强调<40ms的低延迟性能,这与传统蓝牙音频通常100-200ms的延迟形成鲜明对比,特别适合视频同步和实时应用。同时展示产品在复杂射频环境下的稳定连接能力,这是普通蓝牙音箱无法克服的技术难点。
音质表现:尽管是一款技术导向的产品,但音质仍是音频设备的根本。通过专业的声学设计和精选的音频组件,确保产品音质能够与同价位的高保真音箱竞争。邀请专业音频媒体进行评测,获取第三方音质认证,建立产品质量信誉。
生态系统建设:避免作为孤立产品存在,而是积极构建围绕Auracast技术的产品生态系统。与音频内容提供商、公共服务场所、设备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打造“Auracast Ready”认证体系,确保用户在任何标有“Auracast Ready”的场所都能无缝使用产品。这种生态系统壁垒一旦建立,将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
设计美学:音频设备不仅是听感艺术,也是空间中的视觉元素。产品采用竹木复合材料的优雅设计,流线型无平行面箱体,既能融入现代家居环境,也能成为品味象征。针对不同使用场景提供多种配色和材质选择,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表达需求。
深圳市图扬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蓝牙音箱、蓝牙耳机、车载应用、智能家居、IoT物联等市场领域方案开发
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围绕MCU微控制器、音频解码SoC、蓝牙音频数传BLE及各类微电子传感器的技术做相应的产品方案设计及研发
电话:+0755-21003695/21003965
网址:www.tome-sz.com
邮箱:tome@tome-sz.com/hr@tome-sz.com(简历投寄)